全國服務熱線:010-62673291
400-888-8690
基石生命“微腫瘤PTC”藥敏檢測顛覆性技術驚艷亮相2020CSCO衛星會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喜看csco盛會千重浪,遍地研究花盛開。2020年9月19-26日CSCO年會盛大召開!
基石生命于9月26日中午12:30-13:30,攜腫瘤精準治療利器“微腫瘤PTC ”驚艷亮相。本次衛星會聚焦腫瘤精準治療,展示PTC最新研究成果?;诨颊邅碓吹脑[瘤細胞3D自組裝培養的藥敏檢測技術,PTC打破了傳統技術壁壘,將引領臨床用藥指導的精準度往前邁進一大步。
會議邀請到北京大學國際醫院梁軍教授、北京大學工學院席建忠教授擔任會議主席,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胃腸腫瘤中心武愛文教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乳腺中心王殊教授、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骨與軟組織腫瘤科樊征夫教授為演講嘉賓,北京協和醫院胸外科劉洪生教授、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季楠教授、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胸外科陳晉峰教授為討論嘉賓。
王殊教授進行了題為《乳腺癌人源類腫瘤組織細胞簇的藥物敏感性研究》的精彩演講。王教授表示,其團隊與席建忠教授及基石生命合作,在乳腺癌患者中有效驗證了微腫瘤PTC的精準預測作用,為解決當前乳腺癌臨床決策的困境提出了理想的個體化治療方案。王教授表示,PTC模型結合了PDO與Sphere的優勢,且克服了其瓶頸問題。PTC的檢測時間窗更短,2周即可出藥敏結果;檢測流程標準且高通量,相對普適;PTC含有與體內更接近的微環境成分;PTC在乳腺癌中整體準確性高達91.4%。
王教授介紹到乳腺癌新輔助治療患者可以利用影像學與病理Miller & Payne分級結果評估藥物療效。結合臨床實踐顯示,所有的影像學評估都有與病理評估不完全吻合的地方,而病理評估是真實反映患者個體化治療藥物療效的最明確的評估方法。
王教授表示,這項研究最大的亮點是乳腺癌新輔助治療患者利用PTC預測方案準確驗證了術后M&P分級病理評估結果。
案例展示:
1、 BL-P-9204為三陰性乳腺癌,使用標準新輔助治療方案:紫杉醇+蒽環,治療后腫瘤體積明顯縮小,RESIST評分PR(部分緩解);但是PTC藥敏檢測顯示該方案耐藥。術后,通過病理分級M&P=1,即病理無變化,結果顯示PTC充分驗證了病理評估結果。
2、 BH-P-7273 為Her2+乳腺癌,使用靶向聯合化療標準方案:曲妥珠單抗+多西他賽+卡鉑,治療后腫瘤體積無明顯變化,RESIST評分SD(疾病穩定);但是PTC藥敏檢測顯示該方案敏感。術后,通過病理M&P=5,即病理完全緩解。證明PTC精準預測了患者真實的臨床療效。
武愛文教授就《微腫瘤PTC在胃腸道腫瘤動態監測及擴大適應癥臨床研究》進行了深度闡釋。武教授指出,微腫瘤PTC技術高度還原細胞間信息傳遞,并且自組裝成3D結構,2周即可完成檢測,為臨床提供可行方案。微腫瘤PTC檢測技術幫助臨床決策中前瞻性指導腫瘤患者個體化治療,為復雜難治、惡性程度高的腫瘤尋求更多可能的治療機會。
武愛文教授還分享了一例真實案例,該患者為大腸粘液腺癌伴隨多發轉移,且常規方案耐藥。利用腹水樣本進行PTC藥敏檢測后,篩選到ECX方案(非腸癌標準方案)。ECX方案用藥后,腹腔病灶、大網膜結節消失,腫瘤標志物下降到正常水平。武教授表示ECX方案是結直腸癌十幾年前的用藥方案,隨著臨床研究的更替從指南中刪除。但是通過微腫瘤PTC檢測幫助常規耐藥患者實現老藥新用,PTC的準確預測作用推動了腫瘤治療從精準化向個體化的轉變,同時也是對指南證據模式的沖擊。
樊征夫教授分享了一例《微腫瘤PTC指導血管肉瘤新輔助治療》的案例。該患者入院檢查結果為上皮樣血管肉瘤,腫瘤進展迅速。初始治療根據CSCO指南和NCCN指南推薦,選擇經典一線治療方案:異環磷酰胺+多柔比星+恩度方案進行治療后,腫瘤未見明顯縮小。取患者的背部上皮樣血管肉瘤穿刺樣本進行PTC藥敏檢測,平行對比4種NCCN指南推薦藥物方案結果顯示:吉西他濱+多西他賽治療方案(GD方案)對腫瘤細胞殺傷效果明顯。隨即更換為GD方案治療,4周期后RECIST結果為PR。樊征夫教授指出對于肉瘤等缺乏指南支持的腫瘤,可借助微腫瘤PTC技術,篩選更多的藥物,開展臨床試驗。
在討論環節中,三位討論嘉賓就“PTC模型在臨床實踐中有哪些應用場景”各抒己見。劉洪生教授表示,對于晚期癌癥患者治療藥物的篩選以及新輔助治療方案療效的評估,微腫瘤PTC可以提供更好的選擇。
陳晉峰教授認為,微腫瘤PTC在指導術后輔助治療方面,對于提高病人的總生存期具有更廣闊的應用場景,同時,期待有更多循證醫學證據支持。
季楠教授匯報了微腫瘤PTC在神經外科腫瘤中的研究進展:除了常見的膠質瘤等亞型外,腦膜瘤、垂體瘤等罕見腫瘤均有成功案例,這為神經外科腫瘤體外培養提供可能。微腫瘤PTC預測結果與生信分析及臨床吻合度比較高,在神經外科腫瘤治療領域特別是膠質瘤領域有優勢。此外,微腫瘤PTC可以提高PDX腫瘤模型培養成功率,是基礎科研及新藥開發的神兵利器。
大會主席梁軍教授表示,微腫瘤PTC對于腫瘤患者術前和術后治療藥物方案的選擇提供了很驚艷的數據和療效,當前仍需長期的循證醫學進一步的研究。微腫瘤PTC對于一線二線治療方案的選擇以及非常規方案療效的精準驗證值得思考,對于未來腫瘤的治療具有引領、示范和開拓的作用。未來在席建忠教授帶領下,在眾多專家共同參與下,一定能走出一條中國研究的特色道路。同時,造福病人,延長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
最后,大會主席席建忠教授對本次大會進行總結。席教授指出,微腫瘤PTC與臨床吻合度很高,并且首次在微腫瘤模型中發現與腫瘤耐藥相關微結構,目前仍在驗證中。微腫瘤PTC對于精準醫學研究,包括分子機制研究,特別是耐藥和動態研究方面提供了良好的腫瘤模型。微腫瘤PTC可以與生信技術充分結合運用,并與PDX腫瘤模型相互補充,在各個領域發揮巨大作用。在新藥開發方面,也是很好的平臺。微腫瘤PTC作為新技術,固然有不足之處,但是在學術和科技更新迭代迅速的當前,仍然有很大進步空間。近期在免疫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在腫瘤方面發現了免疫抑制性。席教授呼吁更多感興趣的腫瘤專家參與PTC的臨床試驗,同時希望微腫瘤PTC能陪伴精準醫療共同進步。
基石生命公眾號
基石醫學公眾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杏石口路65號益園文化創意產業基地C區11號樓西段2層 全國服務熱線:010-62673291 400-888-8690
Email:order@gx-health.com(訂購) support@gx-health.com(咨詢)